近年來,榆陽區在趙家峁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成功的基礎上,啟動了“百村示范、全域推進”三年行動,成為全國首批推廣的20個產改先進典型,“三農”工作的“榆陽模式”為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。
據了解,目前趙家峁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累計分紅380萬元,村集體資產達到6500余萬元,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,是2013年的6倍。“十二五”以來,榆陽區把“三農”工作作為重中之重,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現代農業,有效盤活了農村資源,村集體經濟迅速發展壯大,相繼成立了404個村(組)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,界定成員34.3萬人,頒發股權證10.9萬本,組建鄉鎮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21個。同時,把貧困戶充分嵌入產業鏈條和利益鏈條之中,讓貧困對象與非貧困對象搭上一列發展快車奔小康。
為了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,榆陽區堅持產權改革與產業發展一起抓,按照“鄉村振興、鄉為主體,整鄉推進、板塊聯動”思路,運用全產業鏈思維謀劃產業布局,在鞏固提升“糧薯菜羊豬杏”等傳統產業的同時,積極引進陜果、中盛等大型農業龍頭企業,加快發展“3+2+X”新興主導產業,全面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。目前,陜果山地蘋果、中盛湖羊養殖、大地種業、肉牛養殖、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等一大批骨干項目快速推進。在小紀汗鎮十萬只湖羊養殖示范基地,整齊排列的羊舍內,全自動化的供料、清糞、換風、消毒設備,讓湖羊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健康成長。
“二期工程養殖湖羊小區占地600多畝,建設85棟羊舍,預計存欄可以達到10萬只,截至目前存欄2萬只。”新中盛公司養殖部技術經理段瑞說。
隨著湖羊、肉牛和特色養殖業的蓬勃發展,榆陽區積極推進飼草產業建設,2020年全區高產優質苜蓿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,一年生飼草種植達到15萬畝,其他生態種草5萬畝,基本實現了飼草耕、種、收、運、儲的全程機械化。
同時,紅石橋鄉柳卜臺村的兩千畝山藥、金雞灘鎮小墳灘村千畝油葵、大河塔鎮香水村百畝高粱等特色種植產業在各鄉鎮多點開花,喜獲豐收。
“技術、選種、施肥,一直到最后的銷售,全部都是合作社帶動農戶運行的。”補浪河鄉曹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王振文說
與此同時,榆陽區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“一拆三改”“四區分離”“五化同步”集中連片、全面推開;從實踐中探索總結出的“劃行規市”“村企共建”“群眾自治”“社會化服務”等新模式全區推廣。鄉村環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,逐漸形成了一戶一處景、一村一幅畫、一線一風光、一域一特色的美麗格局,凈美人居環境成為榆陽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。
“近年來,我們村的鄉村道路全部硬化,環境衛生整治的也特別好,每天都有專人打掃,整個村子干干凈凈。”古塔鎮石井村青陽小區居民張志德說。
來源:榆陽宣傳(文/杜欣 雷元元)